为培育“有思想活力、有知识动力、有文化魅力”的法院干警,福建泉港法院推出《寻找优秀+》栏目。下设“示范庭审”“精品案例”“港法榜样”“司法建议”等子栏目,全力打造广大法官钻研业务、交流经验、展示成果的学习平台,将一个个鲜活的案事例铸成法律实施的最好讲述者。
本次将了解该院刑庭如何从个案办理、类案分析中“溯源”提出对策,以司法建议“小切口”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格局”的生动实践。
为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的发生,提升防骗识骗能力,保护好广大群众的钱袋子,助推平安泉港建设。泉港法院主动延伸审判职能,通过案件审理中发现的行业管理漏洞,及时向泉港某通讯公司发出首份反诈司法建议。
【建议对象】泉港某通讯公司
【建议背景】该院在审理一起涉电诈案件中发现被告人张某持营业执照及其本人身份证件,向某通讯公司申请办理企业宽带1条、固定电话号码近20余个。在办好相关业务后,被告人胡某、张某帮助他人利用上述宽带、固定电话及交换设备拨打诈骗电话4000多人次,致使被害人被骗款项达20余万元。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胡某、张某的行为已构成诈骗罪,依法判处二被告人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主要内容】
1.严格履行客户身份信息核验和安装现场走访调查,依托该公司通信集团全国涉诈客户信息库,有效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排查,采取事前严格审查、事中密切巡查、事发及时关停等措施,有效预防和阻止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发生。
2.加强对公司职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学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活动,不断提高职员风险防范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增强防诈、反诈工作能力。强化对专营店及其他经营机构代办业务情况的监督检查,常态化开展业务巡查,完善业务外包管理制度。
3.强化与司法机关的协作配合,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和线索共享机制,进一步推动技术融合运用,创新技术反制手段,加强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诈骗行为实时监控、“GOIP+VOIP”涉“猫”窝点精准发现、疑似涉诈号码标记能力。
该司法建议发出后,泉港某通讯公司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对司法建议中提出的问题逐一分析研究,认真部署落实措施,以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并及时函复。
泉港法院根据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通讯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对通讯网络安全管理事项发出首份反诈预防司法建议,达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良好效果,体现法院延伸司法服务职能,疏通行业反诈堵点难点,帮助构筑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火墙,共同推动形成全链条反诈的综合治理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