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石器时代的人类晚上都干嘛?考古学家:看“动画片”

夜晚,一群石器时代的欧洲人蜷缩在篝火边观看一场“动画”——火光穿过蚀刻在平坦岩石上的艺术品似乎让图像活了起来。

这幅保存在欧洲洞穴墙壁上的古代绘画告诉我们,石器时代的人就有“动画”可看了,当时的艺术家以惊人的现实主义方式描绘动物。这项史前艺术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其中许多部分必须用火光映衬出来。

一些考古学家推测,古代人类将闪烁的火光视为加强其艺术作品的契机,通过在洞壁上绘制多幅重叠的图画,古代艺术家可以创建基本的动画,因为燃烧篝火发出的光会先照亮其中一幅图像,然后再照亮另一幅。

现在,英国约克大学的Andrew Needham和同事发现的证据表明,这些简单的动画并不局限于幽深的洞穴,石器时代的有些图像似乎被刻在人们晚上聚集的篝火堆附近的扁平石头上。相关研究发表于PLoS One。

这些被称为plaquette的石头19世纪出土于法国南部的Montastruc岩石避护所。它们中的大多数长宽达10~20厘米,在一侧或两侧刻有动物(通常是马或驯鹿)的图像。它们是由所谓的马格德林时期的人于约16000年到13500年前创造的。

人们对这些plaquette最初的用处知之甚少。但Needham和他的同事指出,这些plaquette中的大部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曾暴露在高温下。由于该庇护所中出土的其他古代文物没有显示出暴露在高温下的证据,因此,研究人员认为,这些plaquette通常被放置在营火附近。

Needham等人想知道篝火闪烁的火光对艺术品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为此,他们制作了plaquette的3D计算机模型,并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火光在其表面闪烁的场景。

模拟结果表明,火光会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先集中于一个石板图像上,然后集中于另一个图像,逐个看过去会在视觉上给人一种图像在运动的感觉。

“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视觉效果,尤其是在篝火的背景下。”Needham说,“篝火旁可能是一个重要的社交空间。长时间在野外狩猎和采集后,人们聚集于这里分享故事、聊天和建立联系。”

他指出,这项研究提醒人们,在可能的情况下,有必要在原始背景下思考古代艺术。

“艺术不仅仅在岩石上雕刻线条,而是在黑暗和流动光线等正确条件下体验到的雕刻线条。上述发现改变了我们对艺术的欣赏观念,以及我们对马格德林人艺术表现方式的认识。”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one.0266146

作者:徐锐 来源:中国科学报

考古学家石器时代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吉林新闻热线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近日,武汉“萝卜快跑”无人驾驶出租车引发大众广泛关注。一方面,有网约车、出租车司机抱怨被“萝卜快跑”抢了饭碗;另一方面,“萝卜快跑”成为广受乘客欢迎的网红打卡项目,“打无人车、逛大武汉”已成为武汉独特的景观。“萝卜快跑”将跑出怎样的未来?从[全文]
    2024-07-16 02:00
  • 与往年相比,2024年的春节相对晚一些,这为车企创造了难得的黄金销售档期。一些车企或加快推新步伐,或限时促销,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愈加激烈,市场淘汰赛再提速。新车型密集上市2024年第一场新车发布会被小鹏汽车抢了头彩。1月1日,小鹏汽车首款M[全文]
    2024-02-01 02:00
  • 近年来,伴随产业“新四化”变革加速,中国汽车行业正呈现新的竞争格局。传统整车合资企业面临多重压力,迎来转折点进入新阶段,需要中外双方再思考、再定位、再出发。我国一直致力于改善外资的营商环境,把稳外资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对外开放脚步不停的[全文]
    2023-07-18 02:00
  • 4月18日,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投资约10亿欧元,在安徽合肥成立一家名为“100%TechCo”的新公司,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据悉,新公司由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首席技术官韩鸿铭担任CEO,计划于2024年年初投入运[全文]
    2023-04-21 02:00
  •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网易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网易汽车12月30日报道12月23日至24日,2022中国汽车供应链峰会暨第七届铃轩奖盛典在在武汉举行。在圆桌讨论环节,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 许敏,同济大学特聘教授 李理光,长安汽[全文]
    2022-12-31 02:02
  • 网易汽车综合12月26日报道12月25日在海南陵水,作为中国国家乒乓球队战略合作伙伴,东风风神与中国乒乓球协会(以下简称国乒)携手举办的"东风马赫动力杯" 国乒公益直播课第二季正式开启。早在今年6月,“国乒公益直播课”第一季上,一众乒乓国手[全文]
    2022-12-27 20:51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吉林新闻热线 jl.zh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